PianoBuyer

德国钢琴制造商面对全球化的音乐

德里克·斯卡利(2016年秋季)

年春天,在德国法兰克福的EACH SPRING举办了Musikmesse,这是国际音乐产业的全球规模最大的聚会之一。欧洲钢琴制造商每两年召集一次。我们的记者参加了2016年的聚会,当时德国钢琴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编辑

 

法兰克福庞大的音乐厅的钢琴大厅听起来像是锡潘巷,布里尔大楼和菲尔·斯佩克特的《声音之墙》的三重碰撞。进入9号展厅,您将被闷闷的空气颗粒炸毁,所有这些振动均由谐音的肖邦振动,研磨格什温的振动,在声波之上冲浪,残酷地演绎贝多芬的《欢乐颂》。

h10-global1.png

音乐节上舒密

每年的这几天,法兰克福迎来了钢琴界的名人录,每年由著名的德国品牌领导:博兰斯勒,奥古斯特·福斯特,高天舒密尔赛乐尔,威廉·史丹堡斯坦格列泊&索等等。它是钢琴爱好者的天堂,也是地狱:与世界上最伟大的钢琴如此之近。邪恶的喧闹声使您很难听到您演奏的任何声音——比如让一个艺术爱好者蒙着双眼观看卢浮宫。

经过一个快速的循环,我有了我的方向。穿过大厅中央的主要过道似乎是一个大陆和文化的分界线。右边是德国钢琴和其他欧洲人的钢琴:意大利的法奇奥里和捷克的佩卓夫(奥地利的贝森朵夫和它的所有者雅马哈在不同的大厅里)。主通道左侧的所有东西都来自亚洲,主要是中国公司,名字像奥托·迈斯特,北京和南京舒曼。

戏剧性的变化

h10-global2.png

但是,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当音乐世界变得更加混乱时,音乐博物馆的分界线具有欺骗性。可以肯定的是,钢琴行业的发展史上充满了成长,繁荣和死亡的公司。变化是正常的,整合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德国,可以说是乐器的精神家园,如今正经历着近300年的钢琴制造史上最重大的变化之一。2015年4月,布伦瑞克钢琴制造商高天宣布已将其公司三分之二的股份出售给香港的柏斯音乐,而两年前,该公司已收购了威廉·史丹堡公司。今年1月,布伦瑞克的舒密尔家族将其公司90%的股份出售给了中国国有的珠江钢琴集团。

不到一年,对于舒密尔的而言,珠江钢琴的收购结束了多年的金融斗争。公司总裁Hannes Schimmel-Vogel表示,这笔交易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但唯一明智的选择。他说:“要么我们要保持独立,否则事情会变得越来越困难,最终我们将成为另一个死气沉沉的德国品牌,或者我们可以决定有未来的道路。”“当然,对公司的交易和未来发展道路感到担忧。但是我们将在这里进行投资,以确保“德国制造”的质量具有未来的前景。”

在德国钢琴界,很少有话题像中国人的到来那样引起强烈的意见分歧。正如有人认为的那样,通过将产品卖给中国,德国钢琴家族是在确保自己公司的未来吗?还是他们正在挖掘行业的坟墓?考虑到钢琴对本国大陆尤其是德国的文化遗产的贡献,这是一场激动人心的辩论,这不足为奇。但这是时代的标志,在德国主流媒体中,中国人的购物狂潮很少引起注意。中国收购德国汽车制造商将是一个重磅炸弹。但是谁在乎德国钢琴公司呢?

Musikmesse钢琴厅里,似乎很少有人关注或什至不知道即将发生的变化。大厅一小时又一小时地吸引着数十名专业和业余钢琴家,他们渴望在他们听不见的音乐会盛大演出中炫耀,更不用说负担得起了。但是,仔细观察人群,您会看到源源不断的贸易游客涌向展厅和珠江看台的最左角。这家总部位于广州的公司现已成为世界第一的钢琴生产商,每年以自己的不同品牌生产13万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以及与西方公司签约的入门级和中级钢琴。在这种规模下,新的舒密尔子公司的2500架钢琴的产量下降了很多。

但是珠江说,它对舒密尔的收购是关于质量而不是数量。珠江钢琴对外贸易部经理王军说,只有在西方和东方都受益的情况下,双方才坚称建立伙伴关系的接管工作才能奏效。她说:“我们不会在欧洲更换舒密尔”“我们正在投资,我们不会在中国制造舒密尔钢琴。我们将向他们提供财务支持;它们具有足够的技术能力和良好的声誉。

询问热情洋溢的钢琴市场观察员,他们说中国的崛起只是一个故事的最新篇章,这一故事始于1960年代和70年代日本钢琴在美国和欧洲的问世,并持续到1980年代来自韩国的钢琴。在这种情况下,价格较低的进口产品质量迅速提高,使实力较弱的西方公司破产。大多数人都同意,与之前的其他亚洲国家一样,中国钢琴的质量和数量均呈指数级增长。

那些经营中国公司的人也改变了重点。过去的短期机会主义者已经让位给了新一代顽固的中国业主,他们决心利用全球化趋势。在文化上的转变方面:欧洲孩子比莫扎特孩子更喜欢玩Minecraft,而中国约有8000万孩子正在上钢琴课。在具有魅力的中国音乐会钢琴演奏家之后,称之为郎朗效应,但拥有高端的欧洲乐器已成为中国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的重要地位象征。因此,2016年的市场现实是这样的:集装箱船从亚洲堆满了低成本钢琴,专门面向注重成本的美国和欧洲市场;在回程中,这些船将高端的欧洲钢琴运送给中国客户。

根据高天首席执行官Burkhard Stein的说法,他的公司的控制家族认为,出售给柏斯是确保公司未来发展的最佳方法,而对于舒密尔来说,情况变得至关重要。自3月以来,高天乐器已通过其在中国的柏斯经销商网络(包括100个柏斯商店和400个合作伙伴)出售,这家不伦瑞克公司已经感受到了收益。斯坦说:“我们已经提高了生产能力,并且在今年下半年,将在额外的生产开始时增加人员。”柏斯所涉及的交易有什么顾虑,那就是从公司获取技术知识,并在德国以外的生产中使用品牌名称?斯坦因说,他相信新东家会保护德国的投资,并且“两年内不会把它压死”。德国人也得到了董事会的保证:虽然柏斯控制着三分之二的股份,但重大战略决策需要75%的董事会成员的支持,从而通过家族剩余的三分之一股权获得家族的认可。”我们已经签署了协议,我们的钢琴将只在布伦瑞克制造。

质疑声音

不是每个人都那么自信。曾几何时,朱里士·弗尔里希参加了Musikmesse代表其家族企业成立于1851年。今天,他感叹海伦自2012年以来在中国制造的带有“弗尔里希”名称的乐器。在法兰克福,他代表赛乐尔,该公司于1849年在德国成立,但自2008年以来由韩国的三益拥有。

“当然,有些忧郁情绪使我不再自己制造钢琴,” 弗尔里希说。他为自己公司的损失承担责任,但他想知道如果德国钢琴公司建立了共享的生产设施,为价格较低的乐器生产标准化的钢琴零件(今天他称之为“面包和黄油钢琴”),情况是否会有所不同?从亚洲进口。他记得在1980年代和90年代进行过这样的演讲,但没有成功。他说:“德国钢琴公司过去的竞争太激烈了。”“我们做得很好,无法就这样具有远见的事情达成共识。”

斯坦格列泊&索纳的第六代主管拜罗伊特的钢琴制造商施密特·斯坦格列泊在某种程度上同意朱里士·弗尔里希的观点,即德国钢琴公司错过了机遇之窗。他可以追溯到1983年和1993年两次德国工业危机之间的十年间,当时有人在谈论“德国制造”的消费钢琴要加强合作。“谈话在那里并且从未意识到,尽管我认为我们的收入不会低于10,000欧元。在1990年代的危机之后,这一刻已经过去了。”

但是,他们的分析引起了克里斯蒂安·博兰斯勒的强烈反对。他和他的兄弟Knut领导着一家位于莱比锡的家钢琴公司,该公司在两次世界大战和一次冷战中幸存下来。博兰斯勒驳斥了联合生产的说法,他说类似的努力在饱受危机困扰的德国1930年代行不通,现在也行不通。他说,当今的钢琴市场是优胜劣汰的结果,他的德国竞争对手正在失去独立性,因为他们未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多元化和拥抱中国。现在他们被挤压了。

h10-global3.png

博兰斯勒Musikmesse

博兰斯勒很早就发现中国的崛起,并在20年前在中国成立了一家合资企业。当公司意识到这种设置危及其技术知识时-窃取国外技术知识在当时是一种普遍的做法,不仅在钢琴行业中如此-博兰斯勒为其低价品牌在中国开设了自己的生产工厂。现在,该公司每年主要在中国销售9,000欧米勒Irmler品牌的乐器,因此已在这个庞大且不断增长的钢琴市场中建立了分销网络。但是,博兰斯勒认为自己需要多元化的建议时说,亚洲仅占其业务的四分之一;其余的则平均分布在美国,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

鉴于他所说的是先前中国投资者信守的诺言,以维护德国子公司的诚信,博兰斯勒舒密尔高天所作的保证表示怀疑:“没有一家中国公司购买德国公司来持亏损。他们购买一个品牌及其相关形象,以更低的成本生产产品,并且通常不需要昂贵的德国劳动力。如果珠江决定在中国制造“约瑟夫·舒”钢琴,他们不会要求不伦瑞克“他们会做的。他们将以一次性的”特别版”出售,但这就是品牌淡化的开始。

博兰斯勒的评论指出,全球化对于著名的德国品牌,甚至对于那些仍属于德国所有权的品牌,可能会带来更大,更严重的后果:由于东西方混合生产的增加,品牌声誉可能受到损害。发生时没有向消费者完整诚实的披露。他已经在一些德国竞争对手中看到了向新生产模式的缓慢转变,该模式利用了亚洲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并且利用了欧盟和德国的法律,这些法律在哪些方面符合“德国制造”的归属上具有相当大的弹性。博兰斯勒说,显然是在竞争者的竞争中,他以自己的品牌之一悄悄销售钢琴,这些钢琴主要是中国制造的,但价格是欧洲制造的,他补充道,“一个优质的产品必须是正品,如果它不履行它的承诺或成本,它最终会适得其反。如今,有了互联网,谎言的腿就短了。”

但是,甚至克里斯蒂安·博兰斯勒也承认,局外人并购欧洲著名钢琴品牌并不一定会冲淡这个品牌。他说,有时收购可以给公司一个新的方向,并保留了原本可能会失去的传统。例如,2008年,日本的雅马哈收购了著名的奥地利公司贝森朵夫,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任何乐器或品牌的质量受到影响。同样,一个著名品牌支持一个便宜的品牌也不一定会危及这个著名品牌,正如施坦威公司所展示的那样,施坦威公司已经展示了“由施坦威设计与其波士顿钢琴(由卡瓦依制造)和埃塞克斯钢琴(由珠江制造)相关。

将享有声望的品牌名称扩展到低价市场也不一定是偷偷摸摸舒密尔已经在波兰生产了一个低成本品牌威廉·舒密尔,由于劳动力和其他成本的降低,钢琴的价格比德国制造的乐器便宜30%,该公司对这种安排完全透明。拥有赛乐尔三益在其印度尼西亚工厂中以爱德华·赛乐尔翰内斯·赛乐尔的名义生产赛乐尔品牌。同样,该公司在其销售演示中完全开放了这些钢琴的起源。在上述每种情况下,公司都承担着经过计算的风险,但是结果无疑会有所不同。

语用适应

h10-global4.png

Musikmesse的斯坦格列泊

鉴于对中国在其钢琴行业中的角色的情感分歧和分歧,德国人的调和声音是乌多·施密特·斯坦格列泊。他的公司是德国规模最小的公司之一,每年仅制造约80架三角钢琴60架立式钢琴。从感性主义者到实用主义者的角度来看,拜罗伊特的第六代钢琴制造商将自己置于其中。他说,确保德国钢琴业安全的唯一方法是在不放弃传统的情况下接受变革。他以自己的36人操作为例:自19世纪以来,该公司的工作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未发生变化,但并未阻止其进行创新-从碳纤维共鸣板到轮椅钢琴演奏者的蓝牙踏板切换。“我们的小规模在某种意义上是有问题的,”施密特·斯坦格列泊说,“因为它给了我们更小的市场份额。然而,这也导致了人们对专业的务实探索,而这些专业实际上是其他人因为规模太大而无法管理的。”

对于中国钢琴的巨大市场,斯坦格列泊并不陌生。2008年,拜罗伊特公司与珠江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为中国市场打造珠江凯瑟堡品牌的演唱会。2015年签署的意向书承诺两家公司之间将进一步合作。施密特·斯坦格列泊说,当他拒绝向珠江出售其公司的部分股份时,这一切都变成了泡影。。随着珠江公司收购舒密尔以及将其欧洲生产转移到不伦瑞克的计划,双方的合作关系随之结束。

施密特·斯坦格列泊建议,德国公司与其保持对中国投资者到来的痴迷,不如努力保持使德国钢琴业与众不同的两个因素:其受人尊敬的培训钢琴制造商的传统以及其钢琴制造商的基础设施部分。他说:“没有一架钢琴只是一个零件的集合,但是我们的供应商基础设施(弦槌,弦和铸铁的制造商)是德国钢琴业的重要支柱。”“有了这些公司使我们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

另一个相对较小的公司可能是变相的福音。这家德国东部公司成立于1859年,在历史的高潮和低谷中幸存下来,自2000年以来,又归福斯特家族所有。通过观察成本,保持专注并避免实验,它可以稳定地开展业务-每年110架三角钢琴150架立式钢琴。安妮卡特林福斯特(AnnekatrinFörster说,她的公司拒绝中国生产,并且像斯坦格列泊一样,秉承了德国钢琴制造的传统。她说,只要这种经过考验的学徒/大师级钢琴制作系统能够生存,福斯特也将如此。“我们希望保持现状,我们的客户也希望如此。”她的家族企业持续独立的秘诀是什么?她思考了一会儿,然后微笑。“也许我们保持谦虚是有帮助的。”

聆听Musikmesse的演讲,很明显,许多争议都围绕着骄傲在德国钢琴行业中的作用:德国钢琴公司仍然可以在乐器中拥有多少自豪感,以及他们可以为这种自豪感收取多少费用。 ?他们的骄傲会拯救剩下的德国公司,还是会毁了他们?一些位置优越的德国钢琴经销商辩称,这种自豪感首先导致了关键行业参与者的倒台。在柏林工作的德国钢琴中心总经理马蒂亚斯·冯德兰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德国钢琴公司都高高在上,认为他们是世界一流的,没有其他人可以做他们所做的事,在捷克钢琴公司佩卓夫工作了18年。

回到高天时,伯克哈德·斯坦也认为,他的事业是一场艰苦的战斗,几乎没有感性的余地:“当然,我想说的是,我们仍然是一家全德国的钢琴公司,但是如果我们五年内破产那就没什么用了。”他将来会看到什么?不管公司的新老板如何,斯坦都有信心,任何寻求高质量乐器的人都会继续将目光投向德国。他补充说:“但是,如果在20或50年后仍然如此,我就不能说了。”

h10-global5.png

乌多·施密特·斯坦格列泊

乌多·施密特·斯坦格列泊对德国钢琴业的未来也很乐观,原因是对中国人的一种好奇:尽管他们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钢琴制造商和购买者,但中国仍然没有培训计划可以使人们制造出能够制造最高的质量钢琴的人。他说:“他们甚至没有学校,这至少需要一代人的时间才能改变。”“柏斯公司和珠江公司已经注意到,只有在德国团队和在中国境外生产的情况下,他们才能在质量上实现下一个飞跃。对我而言,这意味着不伦瑞克的生产对于高天舒密尔来说是安全的。

在法兰克福音乐博物馆的漫长一天结束后,喧嚣声逐渐减弱,Hannes Schimmel-Vogel邀请了客户和朋友在他公司的展位喝酒。然而,在无比的眼镜和后背拍打中,明显没有一位客人:公司的新主人。在珠江摊位上,王俊没有时间喝酒了。经过数小时的步行,她仍在工作,微笑并与不停的访客聊天。她毫无疲倦的迹象,自信地说:“钢琴的历史是欧洲的,未来是中国的。”

2000年以来,德里克·斯卡利一直是爱尔兰时报的柏林记者。这篇文章源于他自己对新型立式钢琴的追求,这项研究为进入21世纪令人眼花乱的德语,中文,无声和全球化的钢琴打开了一扇门。可以通过derek.scally@gmail.com与他联系。

 


Top